第八十八章 堵不如疏(3/4)

,也难免要担心祸及家,这一念之差,可能就改变了许多。

急道:“怎的是我们出外,家小还留在乡中么?老弱孺,哪有什么求生之能,那……那岂不是让他们活活饿死?”

叶行远摇道:“哪有此理?朝廷赈济虽然延误,但也不是一点粮食都调拨不过来,何况今年虽然必是荒年,但也不可能颗粒无收。想要养活县中全部百姓,是本官无能做不到,但是走一部分,留一部分,县中粮食,也可助他们勉强度过荒年。

你们出外务工,就算是带着老弱孺同行,也做不得什么,只能是拖累,若是三餐不济,他们所受苦楚,岂不是比留在乡中更多?”

此言大有道理,原本流民一定要带上家小,是因为他们几乎没有回返家乡的可能,那无论如何一家总要齐齐整整在一处。如今想来,将来还有回来的希望,那何必要带着家眷吃苦?

正如县太爷所言,他们担心家挨饿,但是若是随之出门,一样是有一顿没一顿,这路上的苦,可要比在家中更难得多了。

又有疑问道:“那县中徒留老弱孺,若是受欺负,那又如何是好?”

叶行远耐心解释道:“正是因为如此,也不可所有青壮都离乡而去,依我之意,父子同在盛年者,父离乡而留子;有兄弟者,兄行而留弟;独子父母衰朽者不可离乡。

各乡自编练队伍,卫护村庄,帮忙农活,守望相助,也是护着乡中孺。这一批的钱粮,可由县衙负担。”

这又是一条善政,诸大喜。叶行远看他们多数已被说服,趁热打铁道:“青壮出外务工,求三餐温饱,若是走运,还可带回银钱,养活家小。老弱孺,在家中伺候庄稼,今年雨水不济,收成有限,农活也不重。加上朝廷适当赈济,也可得捱过苦子。

你们出门之,也得以保甲为编,守望相助,时时与县中通信。须知不管如何,平川县始终是你们的家,我这一方知县,也就是你们的后盾!”

叶行远这番话说得冠冕堂皇,但其实本质就很简单。第一,青壮活不下去了,那你们出去乞讨也好,打工也好,随你们,但是要有组织有联系。第二,老弱孺,留在村中,作为羁绊,有这许多质在手,料想你们在外面也不敢来。

第三,县中仍然留下一部分青壮,还要进行编练,一方面是为了互助剩下的农活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应付一些突发况。

可惜大朝末期江南一带手工业虽然有所发展,还是无法接纳大量的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地址发布邮箱:dybzba@gmail.com 发送任意邮件即可!